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加强国庆放假前后防控甲流感工作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9-09-24     [浏览次数]:

中共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委员会文件

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委办200920


关于加强国庆放假前后防控甲流感工作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期间又恰逢中秋节。目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感)疫情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本土病例持续增多,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公司也出现了甲流感病例,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巩固已取得的防控成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稳定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现就做好国庆前后甲流感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扎实做好防控工作

1.要充分认识防控甲流感的重要性。今年秋季雨水偏多、温差大,可能出现甲流感、季节性流感同时扩大的风险,存在着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隐患。各级领导思想认识要到位,不被动;工作责任要明确,不失控;各项措施要落实,不松懈;救治患者要精心,不出意外;宣传教育要跟上,不惊慌。

2.要按照上级精神和学校相关要求,将防控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细化防控方案,全面提升疫情响应能力。防控的关键是落实三级防控责任网络,落实晨检和责任报告制度,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切实提高医护人员对甲流感的甄别力度和科学救治的能力。

3.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防控主体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甲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明确分工,形成人人有责,人尽其责,工作有序,措施落实的防控工作局面。

二、齐抓共管,落实责任,推进防控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1.做好假期甲流感防控知识教育。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放假前对本部门职工、员工进行一次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甲流感的特点和预防知识,充分认识甲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同时要充分认识目前甲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师生国庆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室内勤通风,勤洗手,注意休息,多饮水,发烧及时就诊等,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度假。

2.严格落实国庆长假健康登记制度。提前做好师生假期去向统计工作,离开南京的师生保留往返途中车、船、飞机票7天。各单位、各部门要安排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为返校师生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须填写《师生健康登记表》(附件1)。

3.严格请销假制度。认真填写《国庆放假师生请销假登记表》(附件2),师生不得擅自提前离校或推迟来校。正进行隔离治疗或体温超过上级疾控中心规定的师生原则上在校治疗不得离校。假期期间,有发热并伴有流感样症状的师生要及时就诊,其中留校师生直接到校医院等接受治疗和安排;离校师生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可用电话办理请假手续,痊愈后携带当地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返校,凭病历到所在单位登记销假。放假期间,各学院员工工作辅导员和研究生秘书等要与员工保持联系畅通。各部门、各单位要在10月9日上午12点前将《国庆放假师生返校情况统计汇总表》(附件3)分别报员工工作处、研究生部和人事处备案。

4.国庆放假开学后,员工继续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学院对体温发热并伴有流感样症状的员工要及时督促到医疗单位就诊,为避免流感的相互交叉感染,根据就诊结果,需休息的可办理请假休息手续。

5.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对发热并伴有流感样症状的师生,除及时送诊外,应按诊断结果按规定渠道上报信息。

6.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将组织专人对各单位(部门)的防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保障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工作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校医院要对前来就诊的师生加强甄别,按照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治疗,并严格按照防控要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

2.后勤、校区等单位要做好教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公共设施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要切实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坚决避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3.相关部门要配合医疗部门做好物资、医疗设备等防控工作的基本物资储备工作,充分调度校内外的医疗护理资源,提高防控水平和反映速度。

4.保卫部门要加强门卫工作,严格人员进出的管理。

      特此通知

 

                        中共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委员会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