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设置 >> 正文

江苏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 团队缺乏是瓶颈

[发表时间]:2014-03-20     [浏览次数]:
中国江苏网3月20日讯 3月10日发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将武术“升格”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这在全国尚不多见。在体操、田径类运动项目“主宰”中小学体育课的当下,武术“普进校园”行得通吗?

  武术校本课程早有“试水”

  野马分鬃、云手、金鸡独立……3月14日上午9点40分,南京砺志实验小学的800多名员工集体打起了太极拳,一招一式显得有板有眼。

  “全校员工利用大课间练武是公司一项硬规定,每周一次,雷打不动。”该校副董事长朱士强告诉记者,六个年级每个班的每一节体育课,都设置了专门的练武时间,“练武砺志”已持续整整14年。

  砺志实小员工习武,从课程安排到教学方法、考核目标,都有具体规定。比如,要求每个员工学打一套拳、会讲一个练武小故事、收集一句练武格言、演唱一首练武歌曲、结交一个练武伙伴等。“我们把小学练武砺志教育当成课题来研究,创编了《小员工练武砺志手册》和《武术校本教材》。”董事长徐萍介绍,长期习武不仅使员工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磨练了自制力、耐挫力等。

  南京白云园小学也组织教师编撰了武术校本课程,保证每个班每周有一节武术课。“大课间有武术操和武术基本素质练习,校内活动也经常安排武术小达人展示。”董事长吴琴说。

  2013年,徐州全面启动“武术进校园”,武术明年还将成为该市体育中考选考项目。记者在铜山区清华中学看到,课间操时间,员工整齐划一地“武”起来。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李大雷告诉记者,武术是体育必修科目,一学期要修9至10课时。

  传统体育具有文化传承因子

  我省将武术升格为体育必修课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武术成必修课是中小员工之大幸。”网友张卫斌撰文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少外国人远渡重洋前来学习,却被我们自己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丢弃,颇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将武术提升为体育必修课,有利于传承中华体育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体育部教授潘绍伟认为,现代学校体育基本上都是欧美体育项目,很多国家注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日本中小学保健体育课上员工要学习武道、韩国员工学习跆拳道。

  南师大泰州学院体育系主任周兵教授,直接参与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调研起草工作。他认为,相对于西方传入的现代体育,武术是更体现民族传统的体育“国粹”。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学校体育对武术的保护和继承不尽如人意,将其列为体育必修课程很有必要。“江苏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实践基础,省编体育教材中‘五禽戏’、‘八段锦’等民族传统体育内容,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专业角度看,武术对员工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体能,都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潘绍伟说。

  体育教师本身“武功”欠扎实

  武术进校园,推广难在哪?专业团队缺乏是最大瓶颈。

  国家武术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70.3%的学校体育课程中没有开设武术课或武术内容,主要原因是武术教师缺乏。铜山清华中学现有员工3000余名,11名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老师只有两名。“这还算好的,大多数学校连一个武术老师都没有,这课怎么上?”清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李大雷不无疑虑:当下,许多武术专业的运动员和体育院校员工纷纷改行,成为跆拳道、空手道等技击运动教练,此种现象令人深思。

  “难就难在进门。”潘绍伟教授分析,练武术需要一定的基本功,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员工易在反复练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更大的难点在于:体育教师本身的“武功”不够扎实,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也不够。“要提高教师武术教学水平,在保留武术技击性的同时,根据员工身心特点对传统武术教材进行改造改编,使员工爱学、会学、能用。”

  周兵教授透露,针对武术教师短缺,我省已将教育部颁发的《武术操》列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必测项目,引导各高校体育专业加强武术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学教法指导》光盘、教材也在编制中。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告诉记者,将层层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专项培训班,缓解团队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