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卢元镇== 一句让人感叹而深思的话

[发表时间]:2011-11-10     [浏览次数]:

      一句让人感叹而深思的话

                          华南师范大学        卢元镇        来源体育学刊  2010(12)

   在内蒙古与朋友谈话时听到这样一件事:当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内蒙古自治区有关汉、蒙两族考生的录取分数的讨论中,为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作为“照顾”,原定蒙古族员工可以降低100分,而自治区教育厅一位蒙古族的领导人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下去会滋长蒙古族员工不求上进的心理,不利于蒙古族员工的今后发展,将会拉大蒙汉员工之间的差距。在他的力主下,最后决定只降低10分。应该说这位领导人是非常有远见的,他的这种努力,真正保护了蒙古族的教育和文化。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中国体育的种种现象。当年,在讨论《体育法》草案的时候,也讨论到对运动员的入学与就业的“照顾”问题,当时一位法律专家提出:在社会上什么人需要照顾?只有老年人、残疾人、荣誉军人,你们愿意把运动员与这些人等同起来吗?一听此言,我为之一愣。
    然而,为了保金牌,免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这些年来我们的体育行政部门,一直在为运动员能够享受特殊政策“照顾”用心良苦地在做着各种争取。于是,一些优秀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大学。体育特长生可以凭运动员等级证书在高考中可以加20分。一些学校甚至降低身段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同时恭恭敬敬送到运动员手里。运动员老员工在许多学校里可以享受考试“豁免权”。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在评职称的时候,外语考试分数可以下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疏通”。总而言之,我们搞体育的人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另类”。
    结果怎么样呢?很多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并不珍惜学习机会,迟到、早退、缺课、旷课家常便饭,有的运动员老员工甚至多年不注册、不报到,最近几个大学已将这类运动员除了名。据徐济成先生的观察,在同一架飞机上,俄罗斯运动员捧着厚厚的教科书在默默啃读,中国运动员则大多看的是《女友》之类的闲书,而非洲运动员则在机舱里又唱又跳。当年一位在奥运会上拿到4枚金牌的美国女运动员,赛间休息的时候就复习功课。记者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他说回国后还要参加学校里的考试。这就是中国运动员与他们之间的差别。
    如果仅仅是他们这群人厌学、不读书,还不要紧,因为中国如此强大富有,完全可以供养得起,白养他们一辈子也没问题。然而当这些未能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运动员,又不费力气地升入体育院系,几年之后又回到体育系统,当教练员、体育教师,甚至还有可能当上体育行政官员,一个体育人才恶性循环的封闭结构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而且还有“近亲繁殖”嫌疑,长此以往就不断降低着中国体育队伍整体的文化水准,使体育战线的总体素质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也是我多年来最为揪心的事情!
    还是学学那位蒙古族朋友的大度和远见吧,放纵宠溺决不可取,缺乏战略眼光的“照顾”只会把中国的体育引向歧途,只有自强不息才是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