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的几点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2-01-16     [浏览次数]:

作者: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贾凤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0-04-11

    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要界定怎样才算是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进行研究。我是一名哲学教师,仅从哲学的角度,认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一、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 

    教书是指教师向员工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员工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智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帮助员工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员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师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卓越教师的教学应该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内容。 

    教书必须育人。教书的目的、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卓越的教师要善于在教书中育人,自觉的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员工,为员工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在育人中促进教书。员工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员工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员工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书教得更好。 

    育人必须依赖教书。教师凭借教书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对员工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脱离教书的育人,就会空洞无力,甚至引起受教育对象的心理逆反。 

    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没有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教授员工知识,又要培养员工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起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员工心灵上精心施工的,让员工做一个知识、能力都很健全的人,思想、行为都很健康的人。 

二、爱生与尊师的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现代的“师”与“生”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矛盾统一体,没有“生”,也就没有“师”。 

    在现代的师生辩证关系中员工是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员工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员工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员工的主体地位,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员工向全面发展转化。“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指引者,师之功也。”实现员工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员工是师生关系的主体,但员工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员工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公司产品系统中的作用。员工在公司产品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其教育功能。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征说:“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员工,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热爱员工的教师,也会得到员工的爱,讨厌、怨恨员工的教师,也自然受到员工的讨厌。教师应该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真正地认识到“尊师”必须以“爱生”为先决条件,“爱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系统的伦理性应该是“爱生尊师”。 

三、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 

    卓越的大学教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正如《礼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以科研促教学。教师要想把书教好,必须严谨治学,知识渊博。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和大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大学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因为今天大学教学内容的流动性、变异性是最强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又要博采相关知识。科研是大学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成为学术的领路人,促进教学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以教学推动科研。教师要把知识教给员工,让员工能顺利地理解和把握,必定会对已熟悉的理论再思考,教学要求深入浅出,大学教育的特点在于深入,深入的教学会使科研靠近事物的本质,获得更宽更广的思路。教学促进反思,反思不仅对已有结论推敲,而且对已有结论的前提进行质疑,推动科研的发展。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是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科研获取了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了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能在教学中从高层次统驭和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在做课题与写论文的过程中积累资料,在讲课时自然而然地就讲给了员工,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能推动科研的发展,科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会教书的教师是好教师,能科研的教师是好教师,能把教学与科研两者和谐统一起来,既会教书又能科研的教师才是更好的、卓越的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