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陈建华:重视科学研究,提升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表时间]:2012-06-07     [浏览次数]:

重视科学研究,提升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陈建华 

 (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后认为:重视科学研究,提升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做到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内化行为;抓住热点,着眼于岗位,勤于思考,选择主攻方向;注意积累,坚持不懈,起点目标高,关注期刊动态”等方面作坚持不懈努力。本论文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校员工工作者;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

     笔者多年来积极地响应学校号召,在不断实践中勤于思考,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着力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后申报了省、校级课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质量的科研论文,多次获校级课题结题优秀。现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从三个方面提炼个人内心体验和感受。

一、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内化行为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作为各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如何体现科学发展呢?就个体而言,落实科学发展不能尽挂在口头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员工工作第一线辅导员,学校定位既是老师又是干部,这提供了可从二个方向上发展的空间。当官(行政职级)提升通道,因为没有那么多位置,所以越向上越难,也可能不适合所有的人,必然思考如何在职称晋升通道上做到几年上一个台阶(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成为员工工作专家里手。学校员工工作的同志在职业生涯中应有个明确目标和方向。而晋升职称,在科研上是有一定要求(条件),如所撰写论文和承担课题等,想想这些条件在什么时候达到?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笔者认为:科研目标需分步实现,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如果平时不抓紧,没有一定积累,到时一旦感觉科研上的条件太高,就会失去了动力。现实中有的同志想等任职时间上快到了再去重视科研,就显得十分被动、慌乱,实际上平时不去动笔思考,脑子就不灵活,即使临时去努力,也是属于一种不科学发展。抱着为职称而写论文的动机,其论文在质量层次上一定不会高,写作水平不可能提高。因此,科研需要激发兴趣,从中感觉到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内化为自觉行动。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加强学习,做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事实上科学研究可促进日常教学与管理,而教学与管理实践为科研提供了素材和案例,为科研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笔者阅读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撰写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感到缺乏成就感而苦恼,在多数人看来,高校思政教师做科研不可思议,不就是“上上课,不须做科研”现象,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做自信的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不能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可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做一名教学能手,如果不能通过课堂来吸引员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作为“老员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影响老员工。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既要多联系当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员工困惑有的放矢的讲解,又要充分重视员工真实需要,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员工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使员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如果缺乏科研能力,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应提高理论修养,关注学术前沿问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增强教学吸引力的同时,推动团队建设与完善,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最终实现专业发展。1这些建议也适合高校员工一线的辅导员老师。

二、     抓住热点,着眼于岗位,勤于思考,选择主攻方向

    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笔者认为:必须围绕现实社会热点或社会需要、高校师生的难点和疑点、近期工作重点和着力点,注意结合实际工作选择研究方向。要经常性关注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最新课题指南,这些指南上所涉及到的都是较前瞻性的或者社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选题时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首先,充分估计到自身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能力。选题时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析和估计自身能力。其次,充分考虑自身特长和兴趣。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只有这样,研究欲望才强烈,内在动力和写作情绪才高涨,成功可能性才大。所谓“知彼”,一是考虑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和资料室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以此作为研究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着眼于自己从事的工作的领域,既有自身工作实践的体会,又对实际工作有促进作用。要在其位,思其事!

     高校基层员工工作者不能写那些空洞的东西,题目不必太大,如什么“政治思想工作的*****”,其实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要借助于载体或者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都已有专著,基层工作者要盯住实现工作中的具体载体、平台,注意工作过程环节、方法、手段、途径、艺术和具体步骤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领导科学等理论指导工作。如本人前些时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基层党建、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员工干部队伍建设、员工社团建设、老员工责任意识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青少年教育模式选择研究、老员工消费现状调查和理性消费对策研究、信息沟通和组织氛围营造,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体育文化、体教结合、岗位聘任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员工体育意识与习惯调查和分析,重大体育比赛开幕式表演的文化价值、老员工体育创意表演实践等,这些都体现了研究的与本人所从事的工作范畴有关的内容。思考党建和思政工作与行政工作如何做到密切结合,在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上进行研究。体现学校领导提出的“在岗、在行、在状态”要求,尽量围绕着员工工作线提出的“氛围、机制、载体(平台)和队伍”进行研究。选题要反映自身思考和实践探索。选题上做到“八忌”。

第一、忌陈旧,要努力创新。知识结构陈旧,学术思想保守,不敢创新,受专业学术水平或现代信息限制等,是造成选题陈旧的主要原因。选题前要掌握特定范围的员工动态,选题时注意在人们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见解。

第二、忌贪大,要量力而行。首先要考虑选定的课题是否符合自身水平和能力。题目宜小不宜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小,可以研究得深入透彻。研究的范围过大,研究起来就困难。选题大,文章涉及面宽,篇幅必然要拉长,而期刊容量有限,文章过长也不容易被刊物发表。

第三、忌雷同,宜变换形式。某些书籍和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作者选题雷同,文章内容抄来抄去的现象时有发生,诚然,为了普及和宣传需要,可以刊登一些内容相近的文章,但也要尽量变换文章的写作形式,或选取不同的知识角度。

第四、忌生疏,须熟知事物。围绕自己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写作,才是正确的路子。假如勉强去写自己不熟悉的方面,那是徒劳无益的。

第五、忌平淡,要突出特点。一篇论文,必须突出自己的特点,太浅、太俗、太平,都不会受到读者欢迎。要把自己体会最深,具有某种特色的东西,作为选题,防止照搬教科书或随声附和。

第六、忌盲目,要有的放矢。写论文目的是为了发表,选题必须考虑到刊物和读者需要。不同的刊物,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时期对稿件的要求都不相同,盲目选题,无的放矢,只会做无用功。

第七、忌肤浅,要深挖素材。作者在某一段时间研究某一课题,围绕课题,写一系列的文章,由浅入深,是一种可取的选题方法。凡在写作上有成就的人,大都是走这条路。忌跨学科、跳分支,打游击式的选题战术,这样主攻方向不明确,消耗时间和精力,难有建树。

第八、忌分散,要全盘规划。构思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往往以大量材料为依据。构思过程有时很长,构思尚未成熟,不可一时冲动,将母选题中的一部分重要材料提前使用,或将母选题分割为两个或三个子题来分别发表。这种割裂、削弱重大选题的做法是一种失误。同时在学术研究上切忌“剪刀+浆糊=论文”的创作现象

三、    注意积累,坚持不懈,目标起点高,关注期刊动态

    许多同志总感觉没有内容可写,有时课题申报通知下来了,觉得时间紧张来不及申报,其实平时积累很重要,要多看,多查阅文献资料(相关内容最近三年的现有成果),多加思考,倡导学习型团队。对于平时工作计划和总结需要认真对待,多花时间去思考,往往这些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准备。一些研究成果,起初可能是工作计划或总结,或经验介绍之类的交流材料,准备这些材料已经花了不少时间,之后能否再加思考和加工,看看有没有理论对照实践,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实践解决了什么问题?一些做法用什么理论来指导取得的?形成的经验有没有值得在面上推广价值?可否形成规律性东西?重在个人平时业余时间利用上,注意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听到的都积累在一起,培养做笔记习惯,等到了特定时间,如五一、十一、元旦和假期,就做到静心下来,好好围绕某一个方面搞些突击研究,做到一气呵成!初稿形成后得再细致地进行修改,达到最终可以投稿程度。投稿时,尤其要注意几点:

    一是对期刊的路子。报刊杂志都有自身办刊方针和宗旨,拥有自己的读者,投稿前先了解期刊,搞清楚它的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所开设的栏目都发表过些什么样文章,还应该了解一下办刊历史,看看近年发表过的文章,对照一下你所研究的方向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把握时机。论文按时效性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据本人了解,一般每年三月份杂志上会有如研究女性方面的论文, 7-8月期刊上有有关高考志愿填报方面技巧,专业选择的原则,高校招生宣传做法等,9月份期刊上会反映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有些报刊会通过征稿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事件和时间上相吻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2—3个月。

     三是注意格式规范。 如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是打印稿,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作者姓名。之后是加小括号的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接着是摘要,关键词。属于课题成果的,写上课题名称和课题编号,最好用红字体现出来。

     四是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刊物,对论文字数要求不同,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文章,应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些,让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些,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发通知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4000- 6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4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

    五是讲究投稿策略。1、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不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2、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一长,编辑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编辑没仔细看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只要编辑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论文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注意;3、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反复投,或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和认可的时候;4、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增加命中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5、趁热打铁,收到刊物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6、注意对准档次,投稿时注意稿件质量与刊物级别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另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效果。 

    各刊物都有各自的规定,反对“ 一稿多投”,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角度出发,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是否也要负。

参考文献:

[1]杨清.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073/201203/131322.html

作者简介(陈建华(1962-),男,江苏如东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学、体育文化研究。

电子信箱:cjh@njtech.edu.cn ,邮编:210009

(本文是今年4月本人在全公司党建与思政研究交流会上交流发言稿基础上经过整理完善后形成的,现愿意与体育部老师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