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前移的是起跑线,失守的是教育底线

[发表时间]:2012-07-13     [浏览次数]:
    在实际操作中,幼升小面试的阵势,俨然逼近中考、高考或各种各样的成人考试。小学实验班、重点班选拔时“经常笔试语文、数学、思维、英语等,难度甚至超二年级综合认知水平”。在上海,某所重点小学报考人数高达3000余人,而该校最终仅择优60名员工。(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在上海一所重点小学前,上千名家长直接被拦在了校门口,孩子必须独自走进校园,等待他们的是200道逻辑题。这些题目隐藏着数列、奇偶数等知识点,考生还必须能综合分析图形大小变化和颜色变化的关系。每道题都有A、B、C、D、E等5个选项。每做完一题,计算机自动关闭对话框,考生没有机会再检查。”报道中的幼升小考试方式,应该会让很多成年人感觉似曾相识,是的,这不就是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验嘛。难道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也需要具备如此高超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吗?

  这些年,“不能输的起跑线”节节前移,这场始于出生的竞争,让每个家长筋疲力尽,也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周末同学聚会,两位爸爸都是独自前来,一问才知,两岁的宝宝都被妈妈带去参加补习班了,尚在咿呀学语阶段的孩子,就要承受课业的压力,这种残酷是任何父母都不愿意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然而,社会大环境如此,在屋檐下的父母们不得不低头。话说回来,每个督促孩子加入“竞赛”的家长,也是制造这股风气的一分子。

  竞争的理念被灌输到每个家长和孩子的血管里,不断前移的起跑线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教育的紧迫感。可是,这种紧迫感真的带给我们好处了吗?实际上,失守的教育底线,似乎未曾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倒是让不少人在本该学会如何为人的初始阶段“溺水”了。

  中国青少年在世界科技类或学科类竞赛争金夺银,已经不再是新闻,然而在遇到有临场发挥能力、创意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测试的竞赛中,中国孩子都不免落后。根据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教育的失衡,那就是我们不是为了教育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而是为了教育出能在考卷上胜过他人的人。

  在国内教育的天平上,分数、成绩、胜负所代表的砝码远远超过懂得尊重他人、热爱生活所代表的重量。当话题回到那些幼儿园孩子的身上时,就所能得到的赞赏来言,一个懂得将食物分给其他人的小朋友,要远远少于一个能流利背诵数十首唐诗、能迅速报出鸡兔同笼问题答案的“小神童”。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究竟哪种素质会陪伴我们一生,不是那些随着高考结束就再也用不上的数理化知识,而是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道德素养。

  不让教育底线失守,不让不断前移的起跑线继续挤压孩子们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些呼吁从口号变成现实,给出答案似乎不难,但如何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仅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有决心有行动,还要看父母们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