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9月10日电:9月9日,由第九届全国老员工运动会组委会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共同举办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会议上指出,高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讲话中,王登峰将高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用“可持续”和“育人”两个关键词概括。在他看来,这两个关键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育人必不可少的途径,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离不开体育的发展,但是,只谈体育不谈育人,或只谈育人不谈体育,这两种倾向当前在高校中是明显存在的。
谈到大运会的下一步发展,王登峰认为,应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高校员工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建设、运动员资格审查、和高校体育竞赛如何组织四个方面作出认真的研讨和思考,例如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很多高校都很积极,但是,如果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集全校之力,专门去为几个运动队、几十个运动员提供专门的训练和比赛条件,而对绝大多数的普通员工的公共体育工作并没有起码的条件保障,那么这样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首先是不可持续的,也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
王登峰还对当前高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要彰显体育工作的育人功能,第一位的就是体育道德风尚问题,要想实现体育的育人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去彰显体育道德风尚?从竞赛的角度来看,一是要厘清资格,二是要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在高校的体育竞技中,应该杜绝社会上的体育竞技活动中的不良风气。体育道德风尚建设是高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校体育事业真正达到育人目的时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资格问题还是公平竞赛问题。”
“高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重视员工的体质健康,以及为了提高员工体质健康,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在培养员工思想道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老员工的身体素质现状令人担忧,这是我们目前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说起来都很重视,但一落实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规则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上时,总是被轻轻带过。”
“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赞扬一个人为了事业的成功去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体育锻炼,也可以先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其实,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不可能去补体育锻炼。”王登峰不无担忧地指出。(通讯员 张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