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也会常谈常新。
前日,本报刊发一篇文章,介绍了北京首都机场生活区的群众体育生活,文中有一个情节——对来自东北的姑娘浩苒来说,她收获的不仅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刚到北京,没有什么朋友,感觉有点孤单。”浩苒说,偶然的机会,看到广场上大家在跳有氧健身操,“出于减肥的目的我就去跳了,开始还很不好意思,跳着跳着就熟悉了,还认识了不少朋友。”如今,跳有氧健身操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浩苒姑娘跳健身操的经历,并没有什么特殊故事,与许多同样的人有着同样的过程,而她通过跳健身操还结识不少朋友这一额外收获,其实也并非她独有,许许多多健身爱好者在这方面也是感同身受的。
体育活动,在满足了个人的身体需求和精神需求外,同时还能使得单个个体彼此成为朋友,甚至知己,这实际上就是体育的另一项功能。而这种功能,常常还是特有的。
电影院里剧场里,商场内公共汽车上,公园里会场内——虽然这些场合也都是公共聚集性质,但人们或擦肩而过,或陌路陌生,一般情况下绝难成为朋友。而只有体育活动,不管是人多而动感的健身操,还是人少而静态的瑜伽;不管是对抗激烈的球类项目,还是两人对弈的棋类项目,人们都会很容易地由生疏而成为朋友。
在演进为朋友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一种独特的有趣现象,那就是因平等而消除了级差,模糊了辈分。当年,朱德元帅在与警卫战士下象棋时,因为悔棋而被不依不饶的小战士刮了鼻子。贺(龙)老总在和八路军“战斗篮球队”的队员们比赛时,被对方抢断而摔了个嘴啃泥却哈哈大笑。这样“犯上”的场景,如果不是在体育活动中,你是不是很难想象?
时代发展到今天,体育交友的作用不但没有减弱,相反却是更加强化。因为随着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告别平房进入高楼,过去那种街坊四邻其乐融融的动人景象越来越鲜见,更多的是楼上楼下难见,老死不相往来。人们慨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与时间越来越少,隔膜和疏远不断加重。即使在广袤的农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民兄弟也在“登堂入室”,也少见了串门唠嗑、场院欢乐。
物质生活富足了,人们的交流和交往却寡淡了,这也许是后工业化时代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可是,体育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顾拜旦在著名的《体育颂》中写道:“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欢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走到健身洪流中去吧,收获健康,收获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