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取消长跑,高校其实挺无奈

[发表时间]:2012-11-23     [浏览次数]:

取消长跑,高校其实挺无奈

——关注员工体质下降调查之一

  近日,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运动会项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对这一做法的解释是近年来员工体质下降,易导致运动时发生事故。这样的说法虽有逃避责任之嫌,但也透露出几分无奈。

  近年来,员工体质不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是任由员工体质继续滑坡还是采取强制措施敦促员工锻炼?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又有着怎样的苦衷?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面前。本报记者近期深入多所高校,希望从中找出答案。

  取消中长跑项目的背后是员工体质持续下降,校方担心员工身体吃不消,怕出安全事故

  11月中旬,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运动量较小的趣味体育活动。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运动会取消长跑的做法其实早已在众多高校中悄然实行多年。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系负责人表示,3000米以上的中长跑项目对参赛员工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每次参赛的员工人数很少。校方担心员工身体吃不消,怕出安全事故。

  一组相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校方的担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老员工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与1985年比,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

  针对近年来运动会长跑报名人数持续下降的现象,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郝光安认为,放弃长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表示,高校应设计更多的变化和活动支持长跑运动的开展,而不应“因噎废食”。

  “老员工体质下降是积累形成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比如说,达标规定要跑1500米,体育教学中从小学就会开始让员工跑,一直跑到大学,出现猝死、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相反,从小缺乏相应锻炼,想在大学里迅速提高心肺功能,是几乎不可能的,让这样的员工去跑3000米、5000米,难保不出事。”

  3000米以上长跑项目被取消,折射出近些年来员工体质下降趋势明显。究其原因,体育教育被边缘化首当其冲。“现在中学升学压力特别大,虽然政策‘保障’了体育课并没有被压缩,但文化课和作业的压力直接压缩了员工们的体育运动时间,没有锻炼时间,锻炼习惯就无从谈起。”刘波说。

  为促进员工锻炼,有些高校采取了“半强制”措施,“逼迫”员工参与体育活动

  清华大学的操场上,几个院系的员工正在上体育课。随着冬季的到来,长跑成了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长跑考试,同学们三三两两,在操场上结伴练习。在清华,大一到大三的员工,女生在体育课上要跑1500米,男生则要完成3000米。

  “上大学前从来没跑过这么长距离,最多800米,”刚刚上完体育课的法学院大一员工小周说。她正在为下周的长跑考试做准备,“最近一段时间每周都要练习两三次,”她说,“虽然还不太适应,但是坚持着也就跑下来了,毕竟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为了帮助员工养成运动习惯,清华大学采取了“半强制”措施。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学校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参加两次阳光长跑活动,参与情况会记入体育课成绩。

  之所以这样做,高校也有自己的无奈。刘波说,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增加体育运动的吸引力,但是光靠吸引还不够。对于那些对运动没有太大兴趣,锻炼意识较差的员工,“半强制”的办法则是不可缺少的。

  济南大学文学院大二员工张志强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每周都会和同学去玩上几次,“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平时打球的场地都得抢。不过也有同学很少参加锻炼,整天待在宿舍玩游戏。这归根结底还是个兴趣问题,要是喜欢的话,怎么着也会有时间,不喜欢的话也没办法。”

  “如果连续停电3天,操场上的同学肯定比平时多。”在济南大学材料学院大二员工范晓雨看来,经常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坚持锻炼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员工在业余时间有很多选择,他们的兴趣分散,有吸引力的活动太多,比如上网等。”刘波说,这也成为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

  由于体育成绩和毕业证、学位证不直接挂钩,体育课在很多学校就难免成了“摆设”。体育在大一、大二时还是必修课,到了大三、大四,员工除了参加几次规定的晨跑外,已经基本不上体育课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员工健康水平每况愈下,与整个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

  济南大学体育部经理杨磊曾主管体育教学工作11年。“学校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体能测试,老员工的身体素质的高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也与整个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

  “现在的员工都是独生子女,在各个方面和以前很不一样。表面上看只是身体素质的下降,实际与独生子女的性格和成长经历都有关系。”刘波说。

  在面对由于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带来的伤害时,许多家长质疑学校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以诉讼的方式为孩子争取权益、解决纠纷,这是一种法治的进步。不过,学校应当承担多大责任,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界定学校所承担的责任等问题,在纠纷中往往成为焦点。

  “由于法律上的界定还不明确,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为了避免因孩子受伤而引起麻烦,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标准在逐渐降低。”郝光安说,有了这样的基础,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难免瞻前顾后,“要给高校体育一个科学的定位,如果把提高员工身体素质的责任都放在大学,也是不现实的。”

  在一些高校,还缺乏相应的场馆和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员工感兴趣的项目无法参与,而不感兴趣的项目自然不愿主动参与。体育课缺乏足够的连贯性,体育教学团队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质量和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

  增加对体育的要求,是希望传递出一个信号,引起大家对员工体质的重视

  大学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定式,各个学校也都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杨磊认为,体育教学首先要解决兴趣问题。在学校软硬件条件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把员工从室内拉到户外,从网上拉到操场。

  杨磊说:“今年9月我们搞了体育教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自主选学项目,员工喜欢什么就练什么,尽可能让员工有自主选择。尽管这样对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有很大的难度,但员工们还是很欢迎。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努力把体育课扩展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每年策划一些集体活动,每次比赛都进行奖励,颁发学校盖章的证书,这对员工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

  从去年起,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的复试环节增加了体质测试的内容,对于测试结果符合要求的员工给予鼓励性加分。刘波说:“我们增加对体育的要求和考察,是希望传递出一个信号,引起大家对员工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

  郝光安说:“大学是培养员工体育兴趣的最后阶段,参与体育运动,最终还是要发自员工的内心,有兴趣,才能有效果。我们重在引导,在方式上不该一刀切。大学体育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员工动起来。”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