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全国政协委员、前篮球巨星姚明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他的“中国梦”就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教育,真正发挥体育锻炼体魄、启人心智的作用”。姚明这番言论,让校园体育与专业体育如何融合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我省多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专业体育和校园体育平行不交叉,把竞技体育独立于教育之外,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种现象,”南京体育部经理张雄开门见山。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为了在短时期内提高竞技体育成绩,把竞技体育从教育中分离出来,“举国体制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现在是到了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时候了。”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专业体育和校园体育各走各路一大弊端是,专业体育只看体育专项能力,忽视、缺少文化教育;而校园体育却只看重文化教育,往往忽略了体育对智力发展、审美素养、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益作用。从成长经历来看,一个运动员被选送到专业队训练,也就基本上从文化教育体系中剥离出来。张雄也直言,运动员的主体都是青少年,正处于需要接受教育的员工期,但我国的训练基地却是体育部门的事业单位,他们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教学系列之外。
另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我国员工体质连续25年持续下降,学校体育课运动量不足,甚至屡屡出现员工长跑猝死事件。
校园体育和专业体育并不是平行线,校园体育与专业体育的相互交融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正如姚明所说,竞技体育的表层意义是强健体魄、拿金牌或者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高层次是精神上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就是对自己不停地挑战。我们思路应该更广,不仅着眼于怎样抓后备、成绩,最重要是人类素质的培养,体育应该更多地和教育去合作、探索。
其实,专业体育和校园体育分离的现象很早就受到体育部门的关注,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思路,开展了体教结合的实践。效果到底如何?上海体育部陈国强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虽然清华大学培养出了“眼镜飞人”胡凯,但体教结合还尚未成熟,通过校园体育为国家输送的人才屈指可数。
王宗平则直言不讳地认为,体教结合20多年的实践,并没有解决教育和体育脱节的问题,关键在于教育和体育分属于两个平行的部门,如果这道藩篱不打破,体教结合很难起效果。张雄也认为,解决专业体育和校园体育融合的问题,关键在于体制上有所突破。他告诉记者,南京体育部虽为高校,但并不属于教育系统,竞技体育仍是学院的中心工作。
当然,体制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现行体制下,我省一些地方开始教体融合的试点,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与南京市体育局网球管理中心合作,在学校改建了四片标准网球场,把网球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教练则由网球管理中心派出。该校网球特色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在员工和老师中全员普及网球运动,其次开设网球选修课,三是有意向地选拔具有网球运动潜力的员工,同时也向全市招收网球特长的员工。如今,该校初一已有两个网球选修班,初二建立了2个网球俱乐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董事长王海燕深有感触:“教体融合关键要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我们选择了网球,把网球文化引进校园,员工在运动中感受到网球的魅力。同时,网球特长队员也接受普通员工一样的教育,训练在下午两节课后进行,并不影响文化课程学习。”王海燕认为,把网球引进校园,并不只是追求时尚,而是希望员工把运动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目前学校评价体系单一的现状。
去年,我省就提出了高校办运动队和教体融合的思路,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与省体育局联办的女子垒球队也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而南京体育部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也形成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和研究生五个层次的教学体系,运动员进入南体,能同时接受文化课程教育。
不过,多位专家和学者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只有让体育真正回归教育,才能实现专业体育与校园体育的融合,也才能遏制近些年员工体质下降的势头,校园体育才能起强健体魄、启人心智的作用,而专业体育也就有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末。
2013年03月06日,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