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不同需求的调查研究
1、 前言
体育教学对提高老员工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增强体育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但其优势的发挥则主要取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体育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主要途径是进行继续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重要的,其意义是深远的。目前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章较多,笔者发现,这些文章研究的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大致有二:一是将继续教育等同于培训;二是将继续教育等同于学历补偿。这是对继续教育内涵未能正确理解的表现。本文拟通过问卷的发放,调查全国部分城市高校三年内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需求的特征,予以分析研究,以期为有关行政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校在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统计分析。
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获取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相应信息,分别对北京、上海、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20所综合性大学(公立大学18所,民办大学2所)的在职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451份,回收率为90% ;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92.5%; 教授为92人占22% ,副教授为175 人占 42%,讲师和助教150人占36% ;硕研及以上学历教师占36%,本科学历教师占64%;男教师占82%,女教师占18%。
3、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3.1认识现状分析
对继续教育涵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性。继续教育属于非学历教育,这是继续教育的基本属性。但是,调查情况显示, 32%的教师对此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认为继续教育是属于学历教育。这说明,部分教师仍然将学历的提升,看作是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的情况。经统计,填写问卷的417名教师中具备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6%,64%的教师为本科学历;其中认为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本科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与反映的结果相吻合(注:此调查是为了满足本次论文的研究,并不能作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的数据参考),同时也反映了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不足,导致部分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涵义没有正确理解。
表1-1 对继续教育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专业相关)
内容 专业技能 理论 教法 裁判 科研 论文报告会 教学比武 研究生班 |
选择频数 92% 76% 67% 63% 51% 31% 31% 31% |
表1-2 对继续教育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专业之外)
内容 心理辅导 计算机 党校 外语 音乐辅导 美术辅导 其他 |
选择频数 31% 26% 22% 21% 16% 14% 11% |
调查结果(见表1-1、1-2)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对本专业技能、教法、理论知识、裁判水平、科研能力的培训;对计算机运用能力、外语水平、党校培训、心里辅导等体育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或提高,相对忽视。从专业化发展来看,这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表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帮助员工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形成高尚的社会情感,这是高校教师必须扮演的课堂角色‚。因此应重视教师的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使继续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培训”、“进修”,同时要延伸到其他的学科。
表1-1显示,在本专业相关内容中,教师更倾向于技能、理论、教法、科研等培训或进修,忽视了论文报告会、教学比武这类关于科研交流、教学方法交流的平台。重视学习提高,而忽视了交流提高,这反映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过分强调了校外培训学习,相对忽视了校本培训以及信息的交流,使自身的发展直接受到了影响和限制。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中层次较高的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继续教育就是对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个性的手段ƒ,是走出应试教育“影响”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涵义和意义的宣传教育,使教师们了解什么是继续教育、为什么要进行继续教育,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也是急待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2接受现状分析
表2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三年内)
内容 专业技能 理论 教法 裁判 科研 党校 其他 |
选择频数 46% 39% 38% 18% 37% 15% 9% |
三年内接受过继续教育的教师为362人,占87%,这说明还有小部分教师在三年时间里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或进修。从继续教育实际接受情况来看(见表2),主要集中在以体育学科相关的内容为主,忽视了对人文精神、智力水平、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这与继续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公司产品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ƒ。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智力水平,能很好地掌握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知识;能够独立思考,懂得怎样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怎样给员工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员工最优化的学习资源;怎样引导员工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能够适应并促进公司产品改革。因此,必须改变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将继续教育工作转向正确的轨道上。
图1显示,教师对培训内容、方式与质量,非常满意与满意在19%-33%的区间;一般与不满意在67%-81%的区间,说明大部分教师对现行的培训不满意。研究发现,对继续教育内容的不满,主要体现在:认为内容陈旧,仍是以体育的技术培训和体育理念的学习为主;方式保守,套用学历教育模式,表现为填鸭式的教、接受式的学、机械式的考,没有考虑继续教育成人性的特点;不专业,总体质量差。总体评价是师范教育的重复,学员对知识只认同而不求异,只接受而不创新,学员的学习仅停留在感知、模仿和记忆阶段。这样一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结果显然不符合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它窄化和扭曲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功能及本质,不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培训出来的教师,无法担负起素质教育赋予体育公司产品的使命。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在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面做出改革,以适应继续教育成人性特点及需求特征。
3.3接受原因分析
结果显示(见图2),认为接受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的需要”的选择频数占66%,学校规定和评定职称需要选择频数占32%。从因素属性上分析,“个人发展需要”是个人主观能动性高的体现,是主观因素;“职称评定需要”具有多重属性,既有主观因素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学校规定”则属于绝对的客观因素。“个人发展主观需要”的选择选择频数超过66%,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提高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必须的,必要的,是主观上认同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的手段,而目前教师对自身发展能动性普遍较高,因此在认清形势的发展之后,下一阶段的工作,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调动更大范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客观上给与支持和制度化的保障及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要求,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的形式同时也符合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予以重视。
3.4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表3整体需求情况
内容 知识更新 科研能力提高 新技能的学习 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 其他 |
选择频数 56% 35% 21% 45% 18% 14% |
研究显示(见表3),高校体育教师的需求主要趋向于知识更新、教学水平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增强。受认识现状的局限,继续教育需求在本专业的过于集中,这是在预料之内的(文中3.1有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化过程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体育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正确认识,扭转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狭隘理解,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3.5需求倾向性的群体特征分析
3.5.1职称性特征
图3显示,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相对忽视理论方面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年轻老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精力充沛,但缺乏经验,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引导。
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总体上需求大致一样,但是在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副高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认为,是我国的“教授终身制”,让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近年来,关于教授终身制的争论在美国很激烈。为了保证团队质量和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清除那些得到终身制后自我满足、大大减少或停止科研活动的部分教授,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行“终身后评审”(Post tenure review),对已取得终身制的教授每5年要重新审核一次。这些制度和措施都保证了美国大学教授较高的水平和美国高校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根据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该也应该针对教师的职称特点而考虑一定的侧重和层次性(统计发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年龄在35-58岁之间,讲师及助教年龄在25-45之间)。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年龄在45-58之间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相对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对这样一批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上应该侧重于及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知识的掌握;年龄在35-45岁之间具备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年教师,年纪较轻但科研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应注重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的继续提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知识的掌握;年龄集中在35-45岁的讲师群体,其科研水平偏弱,应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年龄集中在25-35岁的讲师及助教教师群体,相对较年轻,教学科研方面能力水平较弱,暂时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但接受能力更强,对这样一批教师,应注重教学、科研、技能、裁判、思想水平、审美等等“专业”以内“专业”以外的全面综合培养。
3.5.2学历性特征
图4显示,硕研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对知识更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这一批教师,普遍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但大都不重视理论和科研(还包括一部分退役运动员,未经过专业理论学习进修,就直接走向教学第一线)。而具备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大部分是90年代末期毕业,这一批教师部分专业实践能力突出保送读研,但理论研究水平较差;部分是理论水平突出考上研究生,专业实践水平相对较差,而同时具备较高专业实践水平与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师很少。可以得出结论,具备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其能力参差不齐,对各种能力的弥补和提高的需求愿望强烈;本科学历的教师其能力大致相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需求较小。因此,笔者认为,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重视教师的学历群体特征,对本科学历的教师,应加强培养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对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的继续提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知识的掌握。
3.5.3性别特征(社会性特征)
图5显示,男性教师对知识更新和新技能的学习需求大于女性教师,对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和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均小于女性教师。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对科研水平提高和教学水平提高的需求差异性特别大(>40%)。本调查中统计,男教师占82%,女教师占18%,从人数上看,女性教师属于“弱势”群体;从社会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对家庭生活付出得更多,花了更多的精力,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用于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受到了影响;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生理学研究认为:女性相对于男性,在体力、肌力上具有生理上的差距,但是其耐力忍受力,在一定范围内要高于男性。正是由于家庭生活的牵挂和生理上的特征,导致女性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更倾向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以及知识更新这类“研究性”的学习,根据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应考虑性别特征,重视社会性、群体性、生理性特征。
3.5.4学校性特征(公立、私立)
图6显示,除了知识知识更新这一项,对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公立学校的体育教师均没有私立学校体育教师表现的强烈,差异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据笔者实际了解,公立学校的体育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有正式教师编制的,他们收入非常稳定,且相对私立学校要高出不少;而私立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属于聘任制,如果能力不强、表现得不好随时可能被解聘。正是由于这种生存危机,导致私立学校体育教师对自身提高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态度,从态度方面讲,这是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继续教育工作精神的。公立学校在我国占绝大多数,其教师总量也占绝大多数,针对生存危机和收入的差异导致自我发展动力差异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宣传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同时在一定比例浮动工资的发放和职务的升迁任免上对继续教育加以硬性规定,增加其难度。从而达到促进更多的教师提高自己,加速教师专业化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部分教师(32%)对继续教育涵义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本专业内,忽视了教师的综合发展;
4.1.2三年内接受过继续教育的教师占87%;其中多数人(66%)认为接受继续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较高的主观能动性;继续教育内容以体育学科为主,教师对内容、方式与质量的满意度较低,非常满意与满意占10%-33%,一般与不满意占67%-81%.
4.1.3不同群体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倾向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忽视理论方面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高级职称的教师对科研能力增强要求不高;硕研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私立学校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较高;男性教师对知识更新和新技能的学习需求大于女性。
4.2建议
4.2.1加强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涵义和意义的宣传教育。建议形成文字,逐级发放,使教师们了解什么是继续教育、为什么要进行继续教育;积极调动更大范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客观上给与支持和制度化的保障及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要求;建议在一定比例浮动工资的发放和职务的升迁任免上对继续教育加以硬性规定,增加其难度,从而达到促进更多的教师提高自己,加速教师专业化的目的。
4.2.3必须改变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针对不同职称、学历、性别、学校性质等,在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面做出改革,以适应继续教育成人性特点及需求特征;重视教师的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使继续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培训”、“进修”,同时要延伸到其他的学科;
4.2.4建议试行“终身后评审”,对已取得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5年要重新审核一次,必须有新的成果,保证团队质量和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儒新. 专业化视野中的体育教练员继续教育[J]. 上海体育部学报,2007,2
[2]时伟 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细谦 试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 2000,2
[4]黄文仁 论批判性反思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5]张细谦 从课程实施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J]广州体育部学报2006.6
[6]孟中媛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