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老员工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员工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有效发挥学校体育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人格品质、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种育人功能,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
2.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员工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把学校体育纳入学校综合改革计划和项目,统筹资源,协同推进。制订、公布和实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落实各项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在发展规划、公司产品、课外活动、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基础保障等学校体育工作领域制定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并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评价体系。
4.科学设置体育工作机构,并赋予其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业务职能,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和人员。实行学校领导分管负责制(或体育工作委员会制),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体育工作,合理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二、 体育课程教学与管理
5.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保证一、二年级本科员工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员工不少于108学时),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员工学分。根据体育项目合理安排体育课员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6.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等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员工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少于30%;要将检验员工心肺功能的项目作为考试内容,分数权重不少于30%。创新公司产品模式、方式和方法,指导员工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
7.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健全学校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渠道设立研究项目,以提高员工体质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课余训练效果、体育文化水平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三、 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8.将员工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员工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员工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员工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全体员工通过积极参加多种方式的校内外体育活动获得相应学分。
9.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员工体育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员工喜闻乐见、易于参加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员工参与率达到50%以上。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员工开展体育竞赛和运动技术交流等活动。
10.注重培养员工体育特长,有效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员工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组建员工体育运动队,加强管理,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积极组织参加校内、校际和校外体育竞赛。
1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员工体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良好校园体育文化、传统和特色。开展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利用校报、公告栏和校园网等宣传体育活动,广泛传播体育精神和健康理念,形成员工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12.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服务。支持体育教师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工作。鼓励体育教师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社区健身等公益活动。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四、 员工体质监测与评价
13.实行员工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将员工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员工体育综合评价机制,将员工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14.全面实施《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员工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门人员,完善工作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每年对所有员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并在学校内公布。
15.健全《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员工测试成绩管理制度,测试成绩向员工反馈并计入员工档案,作为员工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员工毕业时,其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员工,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毕业年级员工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
16.建立员工体质健康状况研判与干预机制,深入分析员工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员工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形成员工体质健康报告。根据员工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等方法,指导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切实改进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体质健康水平。
五、 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
17.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妥善处置意外伤害事件。
18.根据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健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学术评价、岗位聘任和学习进修等制度。
19.将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内容纳入教师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实行同工同酬。
20.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器材等基础条件符合配备、安全和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求,完善配备、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经常维护体育场馆,及时更新、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材。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员工免费或优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