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就员工美丽的心灵世界
全省中小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探讨心理健康教育
“原来妈妈每天只吃这样的菜,可我饭盒里的饭菜却这么丰盛……”舞台上,员工们正声情并茂地演绎着校园心理剧,台下的观众凝神观看,会场里弥漫着丝丝温暖、点滴感动。近日,以“教育成就员工美丽的心灵世界”为主题的2013年度全省中小学教育科研协进会在连云港市召开,来自全省13个市、各县(市、区)的教科研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与会人员享受了一场别有风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盛宴。
教育就是用爱触抚生命
“一位睿智的教师不会引你进入他的知识世界,而是引导你迈入你自己的心灵之门。”协进会上,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桑志芹为与会人员作了《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学术报告。她以智慧的语言、真实的案例、生动的情境,启发教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角度建立“以员工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教育就是用爱触抚生命’,桑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来自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的陈兰萍告诉记者,“平时我们总觉得把学科知识教好,让孩子成绩提高,作为老师就成功了。但是今天我恍然大悟,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我们欠缺的不是教学技能,而是对孩子心灵的爱抚。”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认为,目前的教育往往更多地重视人“脑”的发展,缺少对人“心”的关注,如今的江苏教育要继续保持率先、领先、争先、创先的发展地位,就要思考如何在“心”“脑”教育中更强调“心”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转型
现在,几乎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去咨询的孩子非常少,心理咨询室也就沦为了摆设。”沭阳县怀文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晏亲友来自教育一线,他告诉记者,去心理咨询室的员工往往会被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认为他“心理有问题”,所以孩子们即使有需求也不愿意去咨询。
“心理健康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底色。”省教科院副经理杨九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是以咨询、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而是要最大可能地隐蔽其教育性,真正服务于员工的终身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转型,从‘治病教育’的刻板印象中挣脱出来,渗透于每一个日常教育环节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本次协进会上,来自全省各市的20位教师分别在连云港市墟沟小学、东港中学和海滨中学展示了各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品课。设计新颖、深入浅出的课堂吸引了每一位员工的注意力,也让前来观摩的与会代表耳目一新。“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这样的课堂太不一样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连云港市新浦区教研室主任唐萍说。
孩子心理健康要从教师、家长抓起
“你看,其实这些心理剧中的‘问题员工’,我们平时都能遇到。”来自淮安、连云港两市中小学的孩子们在协进会上表演了《一只饭盒》《让爱住我家》等7部校园心理剧,激起了参会教师们的共鸣。“但是我们总是很困扰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这些孩子。”“如果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能像心理剧中那样教育员工,那现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一定好得多。”记者身旁,两位教师边看着舞台上孩子们的演出,边小声议论着。
要为中小员工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但是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一位来自苏北某中学的教师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方面苏北与苏南的差距很大,“在苏北,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培训并不多,但在苏南这样的活动很常见,有的学校还规定班主任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部持有心理辅导资格证才能上岗。”也有教师表示,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往往不知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的确,要为员工营造阳光、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教师和家长首先必须过“心理关”。在采访中,不少与会代表都纷纷感叹这两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但记者也听到了不少地区教研员们的心声: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进校园、进家庭,不仅仅让教学骨干、教科研人员受益,也要让更多普通教师和家长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