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谈学校体育——让增加的5分钟产生价值

[发表时间]:2013-07-08     [浏览次数]:
    北京市教委“鼓励中小学就延长课间时间进行试点”,这项多年前就被有关方面提出来的设想终于有了初步实践的可能。
    虽然只是从10分钟到15分钟这样的一个小小变化,但其中却蕴含着育人目标、教育方法、管理手段等多方面的诸多改进,而促进这种变革的最大因素恐怕还是中小员工身体素质当前的局面。
    一场足球比赛分上下半场,在45分钟的半场比赛中,球员、球队、教练都需要逐渐进入状态,身体、心理都有一个逐步适应、兴奋的过程,自然也会有一段低潮期。员工上课也不例外,差不多的时间中,同样也要有类似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与他们的身体、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在经历完学习的过程后,必要的调节和休息不可或缺。
    虽然没有人否认课间休息、运动的必要性,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真正能将课间休息时间100%交给员工的,几乎没有。在中国,每一个经历过员工时代的人恐怕都有过下课铃响,老师依然讲课的回忆。虽然这其中包含了老师莫大的责任心和希望,主观上我们不应该指责他们这种迫切的心情。但客观上,这其实并不利于员工的身心、不利于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和本节课知识的吸收、消化。
    在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内,由于老师拖课发生的诸如来不及上厕所之类的尴尬,恐怕不少人都不陌生。而能利用课间的10分钟去活动活动手脚、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情绪,也并不是每堂课后都会有的。
    延长5分钟,自然可以让员工可以从容不迫地准备下节课的身体、心理状态,但会不会也给上课老师一个心理暗示呢?如果一节课不够用,那么多拖延几分钟更没问题了,因为还有不少时间可以让员工准备下节课。所以,怎样利用这15分钟是延长后最大的问题。在10分钟休息的条件下,员工也许除了上厕所、喝水外,最多只有5、6分钟时间活动一下,而在有10多分钟活动时间的条件下,学校完全可以组织员工参加一些简单、有趣的运动、游戏,把他们“赶”出教室。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校首先必须要在老师中明确这增加5分钟的目的和意义,并且用严格的制度和规定去确保增加的时间能完全加在员工休息、活动上。只有这样,这种几十年制度的改变、这挤出来的5分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