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报告称:超7成游戏不适合未成年人

[发表时间]:2013-07-31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日前发布《第二次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2013)》。目前市场上流行的598款游戏当中,被初步认为符合绿色游戏标准的只有139款游戏,仅占全部测评游戏比例的23%,也就是说,超过7成的网络游戏都是成人游戏,并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

  报告统计,目前中国的游戏市场依然以成人游戏为主,在本次测评的598款游戏中,不适合18岁以下年龄段人群使用的游戏有460款,占到总测评游戏的76.9%,与2013年3月份的统计结果相比下降了1.6%。而美国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2012年评测的1218款游戏中,高达91%的游戏适合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专家分析说,在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和监管下,游戏直观的暴力、色情、恐怖内容早已不是造成目前网络游戏成人化的主要原因,非常花钱、允许甚至鼓励恶意PK、设置博彩类游戏元素、游戏世界的聊天频道低俗信息泛滥导致游戏内秩序混乱、低俗广告宣传等才是目前造成游戏成人化的主因。

  孩子对网游的沉迷上瘾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但报告显示,在这些网络游戏中,防沉迷系统完善的游戏占32%,与2013年3月份的统计结果相比下降了7%。多达52%的游戏根本没有安装防沉迷系统,与2013年3月份的统计结果相比上升了12%。

  花钱消除玩家在游戏中“杀人”后获得罪恶值设置的游戏仍占到23%的比例,而洗刷罪恶的设置在网络游戏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花钱打造游戏装备成为网络游戏中最普遍的设置。在本次测评的598款游戏中,按100%成功几率花钱打造游戏装备到顶级,花费超过1000元的游戏共有164款,占测评游戏总量的27%。其中,花费在1000元到10000元的游戏有76款,甚至有88款游戏的花费超过10000元。

  专家表示,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开发绿色游戏,但游戏公司与主管部门“躲猫猫”现象比较普遍。在游戏审批前很自律,但游戏一旦被批准上市后立即故态复萌,一切应该有的如防沉迷系统没有了,不该有的却纷纷有了,如洗刷罪恶设置、开宝箱抽奖、几率性道具以及PK特权的设置等纷纷重现。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保证审批和监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能脱节,继续加强对网游市场的监管,严把审核关,同时注意加大在游戏运营后的监察力度,坚决打击游戏公司与主管部门的“躲猫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