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州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工业革命进程,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世界富强的基础。由此可见,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体育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传播载体,更是文化的产生源头。在人类社会实践进程中,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行为文化等等。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张力,既能积淀内部凝聚力,又能释放外部竞争力,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何还频受社会各界的质疑和诟病?人们对体育发展的认同感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加、成绩的增长而同步提升,对精神、制度等层面的体育文化期望甚大。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相继取得了金牌第一、第二的辉煌成绩,却没有底气宣称体育强国,我们与体育强国的差距在哪里?除了高超的竞技水平、火热的全民健身、成熟的职业联赛、发达的体育产业,更集中地体现在那渗透骨髓、沁入肌肤的体育文化上。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先导工程、灵魂工程、基础工程,要借全球化的势能和大国崛起的动能,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淀和释放其张力,助推体育强国崛起,加一个“引擎”继续争先领跑。
体育文化是一种思想力与引领力。文化的核心是思想体系,是旗帜、方向。体育领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等,是体育思想力和引领力的集中体现。当国际赛场上奏响国歌、升起国旗,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盈框,大国崛起的自豪感由然而生,这是爱国、奋斗、创新、奉献、协作等精神力量的集中释放。长久以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确立起的体育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基本价值观念,推动着中国体育不断前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举国体制”,以及体育社团发展、体育产业政策等制度创新,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力量。在推进体育强国进程中,这种精神信仰、价值观念、制度优势,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继续引领前进方向,积淀奋斗力量,提振发展的“精气神”。
体育文化是一种凝聚力与感召力。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提神振气。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还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影响人的价值观形成。改革开放之初的女排“五连冠”,使女排精神与形象风靡大江南北,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展示了崛起的中国力量和悠久的中华文明,极大地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国家从保障国民健身权利的制度层面,吸引大众积极参与健身,彰显体育的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使中国体育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网球热”“羽毛球热”“游泳热”等现象,生动诠释了体育就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体育文化是一种生命力与创造力。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差异性、继承性等鲜明特征,这也是体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对传统体育项目和文物的挖掘与保护,可以增加体育的历史厚重感,同时融入时代文化的脉搏,使体育发展更具时代性,进一步滋养体育繁衍成长的土壤。对体育项目、活动、竞赛的创新与创优,可以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体育发展富于创造性,从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创作体育文化作品,繁荣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保护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性,吸纳外来先进体育文化,催生一个个新的文化符号,使体育成长为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参天大树。
体育文化是一种传播力与影响力。相对于经济、科技等领域,体育文化的交流更具柔性、更显生机。40年前,银色小球敲开了中美之间关闭多年的大门,“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迈向关系正常化进程,成为推动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中,“中国长城”姚明用东方人的谦和、儒雅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和好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在体育职业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旋风”李娜,除了高超的运动技术,还以睿智的行为表现,让世界感知发展的中国体育、成长的中国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