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应该更加重视效率问题,体育教师投入精力和财力参加继续教育必然期望在专业上有所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该追求“有效性”,即指在一定的教育投入(时间、精力、努力) 内带来了最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而且对于继续教育学员而言“, 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意味着教学能够给予学员们触及心灵的影响;意味着教学能够激活、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意味着教学能够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拓展他们的理论视域;意味着能够带给学员理智的以至整个人生的挑战。”因此,基于当前社会、教育的现实条件来探索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性对于方兴未艾的体育教师专业化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1“扩容”导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透视
回顾我国建国后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设置,整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目的论上着眼于“扩容”,即以某部分知识的补充以及某些技能的提高为表现形式。一般认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就是要把因体育教师知识、能力不足、态度不积极而产生的对体育教学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扩容”型继续教育的理论依据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在整体和基础上是适当的,能够适应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是缺乏一些新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只是量的问题,而不是整体和质量的问题,因而继续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和强调对现代教育的具体知识、新的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而不必过于强调那些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反思。这种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师仅仅作为体育教学大纲的“执行者”的大背景下或许是有效的。然而,新一轮体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显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在知识、技能和方法层面的数量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全面更新和整体知识能力结构的重新优化的问题,因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也就应该致力于“升级”,即教学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教学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这两种继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技术性”的,后者则更强调“思想性”和“系统性”。“升级”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以公司产品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主,重视现代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这往往是培训者的特长与优势,以那些技术性的因素如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手段为辅,这方面培训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还不如被培训者;二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关注体育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态度的变化———获得一种对新的形势变化和对新的事物的理解,形成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的正确态度;知识的变化———新知识和新经验获得的目的,是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的组合,进行重新的排列,从而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技能的变化———对于教师培训来说,获得更为有效的应对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公司产品方面的技能、技巧。在知识数量呈指数迅速膨胀且知识由“内储化”转向“外储化”的信息时代,教师应该把注意力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因而继续在教学中要重视方法论意识的凸显,正所谓“授人以渔”。“具有坚实专业态度和崇高行为素养的人(关心变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合作精神、富有责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 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他们在需要时指导如何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因此,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必须首先凸现出专业态度和应变能力,消除体育教师的职业懈怠,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使教师充盈着对体育教师职业的信心与期待。而后才是教学技巧和学科知识,因为在体育教师职业中享受幸福与成功,在体育教师生涯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则是其自主成长的不竭源泉。
2 成人学习: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设计的理论依据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考虑学员的自身特点,他们与单纯学校背景的大学体育专业员工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差异。概括起来,继续教育中的教师学习具有四个特点:自我概念、经验参与、问题导向以及学习定向。
2.1 自我概念
体育教师以“成人”为核心的自我概念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设计的理论前提。“成人”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的产生,意味着人在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开始从依赖的、他律的未成年阶段向独立的、自律的成年期转换,其典型表现之一是整体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及自我调节能力。成人总是希望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参与一切活动,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尊重他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把他视为有自我导向能力的人。教师更看重自己在专业生活中的师者角色,清醒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基础”教育的学习者,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生产者和做事者。继续教育的学员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而也有着更为强烈的对话意识和问题意识,他们希望通过接受继续教育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学员具有与在读体育专业本科员工不同的学习特征,例如,在心理层面,学员的理解能力优于背诵;在生理层面,学员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的生理条件使他们更为关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而非运动成绩,等等。学员在社会层面的多元角色,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障碍,例如在所属学校体育工作中职责的变动。因此,基于学员的成人学习特性,探索一种合适且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为继续教育领域极重要的议题。继续教育的教师应该给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性,而且避免由上而下的支配性教学。只有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唤起自我发展的意识,团队培训才能事半功倍。
2.2 经验参与
学员所具有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是有效继续教育的依托,是学员参与学习的基础。经验,即个体在生活境遇中的种种经历及其体验,它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巨大源泉,也是知识转化为个体精神财富的中介,是构成个体认知结构的重要因素。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或丝毫不能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知识就如同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员工的主动参与,没有员工自己鲜活的经验作为基础,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是不可能的[4 ] 。根据认知的内化理论,如果教师没有将自己头脑中错误的教育观念清理出来,那些与其已有观念不符的科学教育观念就很难进入他们内在的知识结构中。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他们中大部分已有多年经验,他们的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就继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同与大学体育专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授课教师与学员之间在专业领域不存在知识储备上的悬殊差异,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全面与局部等之间的形态的不同。在继续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体育教师的经验,应该努力在学习活动中去构建呈现的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的联系, 以搭建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同时应创造互动活动,诸如模拟、角色扮演或集体讨论等,促进生成作为学习中主动参与结果的新鲜经验。另外,由于体育教师的个性差异,受社会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等原因,体育教师的经验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体育教师的丰富经验除了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之外,同时还可供教师群体之间相互利用,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因此,丰富多样、充满个性的经验应当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加以充分的利用。
2.3 问题导向
有效继续教育是一种与工作循环交替的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应与体育教育实际相结合,侧重探讨和回答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继续教育中的体育教师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学习目的逐渐从为将来工作准备知识向直接应用知识转变,相应地,学习内容也将从“课程中心型”向“问题中心型”转化。美国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提出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其指导思想主要有:其一,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其二,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与复杂问题相联接;其三,教师不再是“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课堂上的“表演”,而是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与反思。继续教育课程,往往是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越多越深的课程。发现问题正是其价值所在;“问题驱动”可引发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教改实践。
2.4 绩效定向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是以提高绩效为明确导向的。一方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往往会给自己在十分繁重的学校体育工作以及各自的家庭生活的基础上增加更重的负担,因而在他们来学习之前会花很多功夫斟酌参加学习的利弊,通过学习能有效解决自身某方面的问题或获得某方面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这就决定我国教师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那样,可以自主选择进修,而必须由组织计划、推荐和选送。这就出现了一个选择性问题。谁去进修,进修什么,进修时间多长,进修地点选在何处等等,都得由组织首先考虑。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具有的选择性特征更加使体育教师增加了学习的定向性。对于教师来说,继续教育是一个改善自己的能力以应付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这种学习兴趣的指向具体地反映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实效性的愿望,通常表现为一种十分执着的学以致用的追求。在这样的视角里,教师的学习,就不是科目定向的活动,而是教学实践中心或问题中心的学习过程,是定位于如何及时地把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现实社会的生活以及实践活动当中去,及时地解决自己在工作、生活以及在适应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就定向于“发现”,即对与现实情境有关的改善了的情境、有吸引力的目标、正确的经验或发展可能性的发现。
3 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
3.1 把握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体育教师教育要卓有成效,必须奠基于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专业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体育教学,缺少研究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过去单纯的运动技能传习式体育教学形式必将被扬弃并超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框架应体现一种发展观,即体育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何时、何地、何种场景下会遇到何种问题,他们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帮助,无论在教师发展的那一阶段,继续教育都能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当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成为历史的必然时,在这两个“回归”中教师培训者和中小学教师才能真正“相遇”并开始对话。继续教育要让教师积极参与,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从而使继续教育设置的课程目标更加的明确和具体,具有针对性。继续教育模式本质上应该是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培训者的“资料的占有为中心”的,应注重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而不仅仅是培训者能够提供什么。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是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者,培训者所设计的继续教育方案则应该是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的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合理框架大致为:将体育教师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体育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对于新手教师,当作为教育专门家来培养,注重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对于3 至5 年的初级教师则应当作为需要充实理论、提升科学的对象来培养,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旨在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已经卓有实践成效(5-10年)而且也有了一定理论积累的中高级教师就作为科研型的对象来培养,要以体育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体育科学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3.2 观照体育教师的生活世界
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不应该是纯“技术性”的,而是体育教师之间发生的个人自愿、自觉的行动,而且要考虑到体育教师自身的观点、兴趣、教学方式以及个性化的问题情景。“‘生活世界’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就是‘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场所’。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指教师当下的生活并得以展开的学习背景和种种社会性活动。除了强调‘社会’与‘社会关系’外,还强调‘生活’的现实性,这意味着对个体主体地位的确认和个人特性的珍视”。继续教育终究是教师的受动行为,唯有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学会学习并继续学习方能逼近继续教育的本真价值,正如“滴水穿石”一般,能产生真正的因不间断而带来的积累效应。以人为本,就要求教师培训以教师为本,培训目标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使教师树立学习意识与自我发展使命感。当教师日常生活的变革达到观念、思维方式、内在需求和活动模式变革的程度,而不是外表行为的简单模仿,它就在改变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同时,在实质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体育教师的生活世界还包括其经验系统,教师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是继续教育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知识教学能够切入教师的经验系统,那么,知识就能转化为智慧;倘若知识教学不能切入激活员工的经验系统,那么,知识就会蜕变为信息,而不能实现由知识向个体精神世界的转化。在继续公司产品中,要使学员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理论、思想产生“共鸣”,需要有这样一些条件:它们能够通过逻辑防线、情感防线和伦理防线并能达到“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这些知识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学员个体认识中前沿性的问题,这样,教学过程中才会出现“内心的敞亮”,才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中的飞跃。总之,继续教育必须通过关照生活世界来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的主体性“,高素质教师唯有主体主动、主体积极才可能形成,素质只能是主体性教育的产物,非主体性是无素质可言的”。
3.3 通过“问题挖掘”设置最近发展区
成人学习的“问题导向”特征决定了继续教育中对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的设置必须通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挖掘来完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帮助教师解决实践问题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培训中,培训者应将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用疑问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出,以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高水平问题激发教师的思考与学习。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师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教师总是对的”的烙印。为了克服教师的这种倾向,应该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围绕教师自己亲身触及自己灵魂的或百思不解的“关键事件”或“典型事例”所暴露的问题,并且主要从自身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如果找到问题,找到了症结,那么教师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作为一个培训者,在教师的学习活动中如何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作为一个培训者在教师的学习活动中的角色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而更应该是一个领导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以及催化者,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上述角色的一个综合体,而不是其中单一的一个方面。”培训者与教师以“问题的挖掘与解决”为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不仅使教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而且为教师们的认识、交流、体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并由于将其带入具体教育情境中学习而有助于教师们的认识发生第二次飞跃,即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3.4 实现“两类教师”的定向认同
任课教师与教师学员的思想定向认同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决定继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公司产品实践有无研究,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帮助指导学员们的教学实践,能否对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论的解释和操作的建议。目前任课教师脱离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制约与阻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为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对培训院校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培训院校一是要采取进修访学、实地考察、下中小学锻炼等多种途径,尽快提高现有团队的理论水平,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科结构,丰富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使之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更新教学手段。球员踢球的智慧是不同于教练员指挥的智慧的,某体育学科研究的智慧也就不同于体育教育研究的智慧,培训院校要鼓励任课教师积极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使任课教师与教师学员形成思想定向的认同。
3.5 促成“两种理论”的有机统一
教师继续教育不仅是使学员已有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并整合系统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知识转化为观念、信念和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行为能力。帕亚雷斯和理查森在对有关教师信念研究归纳后,认为教师关于教学的信念在师范生入大学之前已经确立。一般来说,成人信念改变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发生改变,就要有新的权威代替原有的权威或者使得信念发生格式塔转换,也就是必须通过“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公司产品图式”。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建构意义下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教师认同了就转变了,并自动地对其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其中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体育教师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效果上不佳,而是出现的“两条腿走路”现象,即不少教师所学的条件性知识较多只停留在理解和口头上,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知识经验,对其公司产品实践的影响和指导不大,各种诸如“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先进的理论与思想通过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而从理论实现向操作层面的转移。前者只是一个相对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后者才是难以驾驭却从根本决定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成败的认识问题。“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是两个概念。基于这种认识,继续教育要实现体育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仅仅只学习或应用一些显性的体育教育理论是不够的,而是使体育教师在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具有批判意识和能力,认真地反思、检验、批判其缄默的教育知识,自觉地否定和抛弃陈旧落后观念,识别和拒绝错误思潮观点,接纳和形成科学、进步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并付诸体育教育实践。
3.6 创设创新精神的发展平台
在继续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学习不再是直线式、被动式的反应过程,而是自觉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体育教师的最终学习结果也不只是达成预设的行为目标或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从事体育教育实践的意识和精神,为他们形成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体育教育艺术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时代、生活、改革、发展对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考验和新要求,我们更应当认识到在这些新考验和新要求中占据重要位置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探索精神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的品质,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决定了人们对创造寄予无限的希望。创新能力,即教师解决公司产品课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它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在体育教师继续中,作为培训者应该为教师的学习陈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促进教师的有效地进行学习。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培训者在培训中,要深入到教师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看法,把自己的经验与他们进行分享,而不要自以为是,高人一等,人为的在与教师之间设置篱笆,导致相互之间的隔阂。建立分享、宽松、公开、真诚的学习氛围,对教师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师的学习活动,培训者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不在于控制培训的结果,应该挖掘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集体智慧,毕竟教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在教的学习活动中,相互之间撞击的思想火花常常超出培训者主观预设的范围。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生物体的生长发展过程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做功运动,教师的成长也应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不断的“能量补充”和不断的自我超越中完成。重学历轻“学力”、重形式轻结果、重文凭轻“水平”现象所能体现的只能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粉饰和装点,根本不能表现生命“成长”的活力与色彩。我国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有效”为基本出发点,要善于发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生长点”,并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激活、促进并繁荣这些“生长点”,进而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