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工作对当代老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指导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塑造强健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一、 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体育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化和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体育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意识作为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映,自然也应该是丰富的。可将体育意识表述为:人们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而老员工的体育意识是指老员工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和要求等。
体育锻炼意识是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指导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能否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是制约老员工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关键要素。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精辟论述了体育意识作用,他说:“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显然,只有深刻领悟了体育运动的功能作用,从思想上真正把握了体育意义,才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实践也表明如此,能坚持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都往往具有正确的体育意识。当然,每个人的体育意识决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感知到思维的形式和过程培养出来的。普通老员工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生理、生活、环境、学习、文化素质、职业以及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老员工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变化,直接作用于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态和程度。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代老员工应具正确的体育意识,这是高校体育对老员工的最基本要求。
(一)体育意识的特点
一是对体育现象依赖性特点。存在决定意识。多姿多彩的体育实践的存在,决定了内涵丰富的体育意识的产生和升华。二是体育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点。这里主要指体育意识尚有它自身的相对发展规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体育意识的发展与体育存在的不平衡性,体育意识落后于客观体育存在,体育意识超越体育存在的现象都是实际存在的;体育意识的能动性。
(二)体育意识的作用
老员工知识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是形成体育意识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老员工具有特点,把握员工在校的有利时机,在加强员工体育锻炼的同时,加强体育意识方面的教育,培养员工终身相关联的两方面的能动作用。
一是体育意识对体育存在的反应不应该停在同一水平上,有滞后,也有超越。二是体育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体育实践的主动调节和支配上。正确地反映体育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体育意识,可以指导和推动人们的体育实践,并产生相应的良好效益;错误的体育意识会把体育实践引向歧途。
(三)增强体育意识的途径
1. 作为体育教育职能部门,在教育和引导员工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老员工形成和发展体育意识的各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帮助老员工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要高度重视老员工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变化的作用和意义。
2. 体育教育应强化科学性、知识性。知识与科学是增强老员工体育意识的主要动力,高校体育要改变体育教学传统化的旧格局,即只重视实践、轻理论,要通过体育教育过程充分展示体育学科的存在及其生命力。
3. 加强团队队伍的质量建设,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素质的层次。体育教师应从经验型、运动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现代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体育教师具有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只有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备能力,才能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和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因此,培养员工的正确体育意识,团队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体育意识既爱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又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有关系。社会需要人才素质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专业突出,体魄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必定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学校职能部门要重视体育教育这个环节,利用老员工的思想倾向和心理向往,把体育需要同未来工作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5. 体育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向员工全在、系统地讲授体育在政治、外交、文化、教育、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促进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使员工从理性的高度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作用,消除不正确的体育意识或偏见。
6. 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来提高老员工体育意识。当今世界众多的传播媒介把众多的人们带入了多姿多彩的体育世界,促使人们去经历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许多老员工在满足了高尚的精神享受之后,在认识上就会登上一个新台阶,立即会产生跃身实践、显示身手的直接动机,从而极为深刻地影响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我要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相应而生。媒体的宣传对老员工积极参与体育具有感染、激励作用。老员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传播的体育信息,可开阔员工的视野,丰富员工体育知识,让更多老员工认识体育,理解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7. 鼓励员工、组织员工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参与体育实践是培养提高老员工体育意识的重要措施,也是体育意识提高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员工体质的重要手段。经常参与体育实践有助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组织老员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还可以娱乐身心、丰富生活,使员工充分体验体育的艰辛与快乐,感受体育乐趣,从而增强体育意识。
8. 增强体育意识有助于老员工热心关注体育运动,努力探索体育世界的真谛。必须明确个人所达到的层次,既受认识总规律的影响,更受每一位老员工认识能力、兴趣、动机、需要、态度、情感和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传授技术,而且要利用老员工的智力优势,鼓励引导员工去探索体育,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员工认识能力,培养员工体育兴趣、体育动机和对体育的积极态度和热爱体育的情感。
当然,我们还必须记住,在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体育中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奋斗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自强意识、交往意识以及健美意识等都是与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各种意识息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体育意识已远远超过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范畴,如果我们立足此点,升华、拓展、辐射人类社会这个多维的存在体,认真探索、理解和掌握其诸多构项的变化机制,把握和遵循其循序的演进历程,在客观确认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增加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适应性,争做未来世界强劲有力的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是有作为的老员工的现实而崇高的愿望。
二、 提高体育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体育能力即指人在从事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领。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是提高体育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大学体育必须强化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决不能削弱和取消。因为,员工只有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才能形成与发展较为全面的体育能力,如体育的认识能力、体育的锻炼能力、体育的组织能力、体育的教育能力、体育的观赏能力等。
(一)人的基本活动能力
走、跑、跳跃、投掷、悬垂、支撑、爬越和涉水等基本活动能力,既是人的相应个性心理特征反映,又是人随意运动技能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效率与顺利完成的程度。基本活动能力强的人,其实际活动效率相应较高,顺利完成活动的程度较好;基本活动能力弱的人,其实际活动效率相应较低,顺利完成活动的程度相应较差;基本活动能力有缺陷的人,其相应实际活动必有障碍或没有效率或根本不能完成。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基本活动能力是呈下降趋势,这与未来世纪的要求形成很大反差,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体育的认识能力
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认识程度、认识能力是制约老员工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要求。老员工能深刻认识体育的功能作用,即体育与国家、体育与时代精神、体育与个人事业、体育与生活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就能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之中。所以要增强老员工体育意识,应从提高老员工体育认识能力入手。老员工知识全面、扎实,智力优势明显,具备了提高认识能力的可能与条件。老员工应充分认识到这点,认真学习体育科学知识,提高其认识能力。
(三)体育运动能力
体育运动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部分,在当代倡导终身体育教育中更显得重要。具有良好体育运动能力的人,一般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并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甚至爱好,这对终身体育参与是十分有益的。如有的老员工在大学期间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并形成了对该项目的运动兴趣,在课余时间又能经常性坚持该项目的练习,那么,这个运动项目可能会成为他终身参与体育所采用的一种锻炼身体方法。因此,培养员工体育的一技之长,发展员工体育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需要。
(四)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需要有计划,计划是对锻炼内容、时间、方法、运动负荷诸方面的安排。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体现在对锻炼计划中各项具体内容的合理按排上。从事终身体育锻炼,以求体育锻炼实效,需要老员工具备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
(五)体育教育能力
高师员工毕业后大多教师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开展班级的体育活动是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如何开展好班级体育活动,需要班主任针对青少年员工的思想特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员工普遍存在着对体育活动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兴趣,为此,班主任要做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使员工正确认识理解体育,形成体育锻炼的动机与兴趣,这是员工参与体育前提与保证。因此,高师员工应具备体育教育能力。
(六)组织指导体育锻炼能力
对于一名老员工,未来工作不仅需要自己积极参与体育,保持强健体魄,而且有责任义务组织指导员工科学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重视中员工的身体健康,自觉主动与体育教师配合,做好课外体育的组织指导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中学体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员工课外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依靠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努力工作,积极配合支持。因此,组织指导能力是高校员工应具备的体育能力。
(七)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体育锻炼中,及时、准确地进行自检查和自我评价,是锻炼者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也是体育锻炼能力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检查和评价,能了解锻炼的效果,激发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提供锻炼者自身体质变化的信息,便于进行自我监督,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负荷等,从而使以后锻炼获得更好的效果。自我检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是科学体育锻炼应具备的能力。
(八)体育观赏能力
体育欣赏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热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参与体育欣赏活动的人数几乎达到世界人口的半数。如何进行体育欣赏,需要了解掌握较为丰富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战术;熟悉和懂得比赛规律则和裁判法;又能保持良好的观赏心态,才达到观赏目的,取得良好观赏效果,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欣赏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欣赏在改善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三、 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
(一)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体育活动的认识倾向
人们总是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地探究,并常常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往 往首先从多姿多彩的运动竞赛、运动游戏、身体练习和运动场馆设施的关注开始的,通过对体育诸多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设施等的关注和向往,人们的认识活动就会逐渐集中地指向与体育有关的事物。
对体育的兴趣,首先是人们在对体育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为需要的对象即是兴趣的对象。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在较低级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兴趣是暂时的,只有建立在文化和精神需要的基础上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在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高文化层次的老员工理应将自己对体育兴趣建立在高级需要的基础上。
(二)体育爱好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为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发展成了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爱好总是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的老员工只对体育有观赏的兴趣,而没有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爱好,这样就难以使体育运动真正进入自己的生活,就很难养成体育运动的 良好习惯。
(三)体育习惯是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稳定的行为特征
体育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期体育实践巩固下来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体育习惯的养成,有赖于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的过程。体育习惯一经养成,体育活动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正确对待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待兴趣。员工有兴趣的要发扬,员工无兴趣、但有价值的,那就应该加以引导。其次,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比单纯运动技术传授更为艰巨复杂的教育、培养过程。要使员工形成体育兴趣、爱好、习惯,就必须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相合。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方式进行体育教育,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习惯与终身体育和终生健康密切相关,要保持终生健康、终生参与所必须的体育兴趣、爱好、习惯。从终身体育视角来观察学校体育,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形成习惯,这是人们步入终身体育的关键。因此,培养员工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目标,也是对老员工最重要的要求。
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通过对体育运动的观赏和参与,通过高校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育,员工对体育的兴趣一旦发展成为对体育爱好之后,就会成为他们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强大动力,极大提高老员工从事体育活动的主动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老员工轻松愉快地体验体育运动的无穷乐趣和促进身心发展的诸多功能,其收益更是久远的。
四、 塑造强健的体魄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努力塑造强健体魄,这应视为大学接受体育教育的直接目标或首要任务。它既受高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制约,又充分反映现代社会对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现实需要,自然也是新世纪对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阶段是塑造强健体魄的关键时期
老员工正处在青春后期和青年期,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基本平衡,生长发育日趋稳定,生理机能和适应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是性发育成熟、生命活动最旺盛、身心健康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在此关键时期,必须十分重视通过科学的身体锻炼过程来促进和完成自身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形态、机能,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谋求塑造强健的体魄。
(二)认真接受体育教育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老员工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与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过程,促进老员工获得参与运动实践的本领和掌握身体锻炼的科学方法,这是一个参与运动、掌握技术、发展智力、增强体力的综合过程。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塑造强健体魄,将会在潜移默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员工自身的主动陶冶而实现,从而真正体现出体育教育能促使自己受益终身。
五、塑造健全的人格
早在本世纪初,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精辟阐述了体育特征:“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吾人之心。身习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也,养乎吾身,乐乎吾心而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阐明:“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体魄,他同心理的关系与其他生理关系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心、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一服社会、道德的改良剂。”日本著名学者川峰雄在《体育理论》一书中写道:“运动目的是培养他们恰当地进行生活应有态度和能力,求得人全面协调发展,培养民主的个性、个人独立性,对自己行为责任感,对别人的协作性,以及在生活中有良好心情、公正、信任感、承认规则和规定。”可见体育是将体格、品德、性格加以磨练并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教育手段。体育具有全面育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特征。通过体育教育不但强健了老员工体格,而且也健全了老员工人格。如向员工介绍亚运会、奥运会盛况及我国体育健儿、优秀教练员爱国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典型事迹,能教育激发老员工爱国主义热情,帮助老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多样的球类活动和运动竞赛,有益于培养员工群体精神、协作精神、拼搏精神、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文明礼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和乐观、开朗、合群的性格。通过田径、体操等项运动,又可培养员工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奋发进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体育教学内容丰富,途径多样,方式众多,具备了塑造老员工人格的诸多优势条件。老员工应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之中,在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