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陈建华
(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体育部 ,江苏 南京210009)
摘要:从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出发,对高校体育文化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理性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必须从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等加以建设。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精神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氛围和条件[1]。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把素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体育文化之中,不断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探讨,提出要着力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等方面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一、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体现出十分复杂的特征。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体育文化是指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其目的与教育目的有不谋而合的相似点。因此,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在各类学校中出现。高校体育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课余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促进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群体文化,反映师生所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亚文化形态。
高校体育文化,从广义上说,是在高校现存的环境中,师生在体育教学、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说,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员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类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而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了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等。
高校体育文化有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的物质保障,是指校园体育建筑、场地、环境、器材,校园绿化环境、雕塑、报栏、橱窗和团队队伍。二是精神层面:是指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意识形态等,是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和本质。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它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过全体师生精神状态反映出来。如:英国的牛津、剑桥每年必定举办划船比赛,以体育的竞争意识来促进其他方面的竞争。实践证明,历行百年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两校老员工精神面貌的形成和培养,必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无形的力量是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而得到,这种力量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朝气蓬勃、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可以将员工内在动力调动起来,胜过任何其它力量。此外,体育精神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无形资产和成功办学的标志。不仅对学校内部产生影响,还可以对本地区甚至是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更加显示体育文化巨大的辐射作用。三是制度层面:是指对体育活动的政策、体制、组织、规划等,既是高校的组织形式,又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它包括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的制度和方法的确立。
二、高校体育文化特点
1.时代性,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势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申奥成功、运动健儿在2004年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第十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等等,每一次重大活动都对高校体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旋律。
2.多样性,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与“健康第一”为宗旨的背景下,由于老员工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兴趣与爱好都有一定的差别,在高校体育文化方面出现了多样性趋势,各高校为满足各类员工的需要,成立了许多的体育社团,从而老员工可以选择一个或者是多个社团,各自都能找到一个适合的活动和运动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课的改革过程中,从过去的一年级实行按照自然班开设体育必修课,改为从一年级起就根据员工的兴趣与爱好,以及自身的基础自由地选择体育选项课。高校师生作为大学体育文化的主体,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己不满足于现状,企盼多样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而体育活动本身的多样性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3.时尚性,老员工是领导社会潮流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的追求更为迫切,“你去健身了吗?”成了普遍流行的校园语言。老员工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不仅能够接受传统的体育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而且还从中创造出形成特色的时尚体育文化。校园时每年都要举行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身操等活动。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如:网球、游泳、垒球、棒球、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球、街舞等也悄悄地在学校兴起,并因其新颖性、刺激性、挑战性而普遍受到欢迎。
4.共享性,21世纪是信息网络畅通时代,不断更新的计算机与光纤网络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相结合,使知识的编码、储存、传输、扩散的速度极大提高,方式也极为简单,数字化多媒体网络通信成为一种普通大众技术,全球任何角落的人群都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接收到各种体育的信息,从而可以给老员工提供不同学校、或者学校的多个校区共享的校园体育文化资源和广泛的体育文化信息。从众多网站设立内容看,一般都有“体育”版块,员工随意点击,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球赛和766全讯白菜网新闻,可以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下棋,还可以通过网络把世界体育请进校园,也让校园走向世界[2](p56)。
5.娱乐性,老员工是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需要健康的娱乐生活,而体育活动正是老员工首选项目。它不同于一般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玩多了会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会无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而体育活动让员工在愉悦的身心活动中承受一定的负荷,发展自己的体能,从而调节员工的心理、情感,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6.实践性,目前老员工普遍进入独生子女的时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走出校门后,人际关系处理中容易遇到困难,有的还存在着恐惧感,而培养员工人际关系能力,可以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得以实现,它给员工提供了很大的舞台,员工有了更多交往的机会,甚至有了和校外或国外人员交往的机会。而各种体育社团的建立,让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员工经常性地在一起,由于具有许多共同点,心理上和情感上容易沟通和交流。一些重大体育比赛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大会比赛的服务和组织,在实践中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7.创造性,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参与主体的员工,正处在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青年时代。他们具有较高的鉴赏力,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并内化为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因此,很少有因循守旧思想,有着较强烈的创造性,乐于按自我设计的思维方式行事,以显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通过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在自我表现中,去分清美与丑、善与恶 ,以崇尚美好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行为,经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趋向成熟,许多学校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都有员工自编自导的健美操、武术和体育舞蹈表演等创造性的活动,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1.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确立员工体育锻炼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自主锻炼能力。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员工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员工参与意识和竞争、合作精神,在选择教材时要符合员工年龄和生理特点,满足员工需求和兴趣爱好,并精心组织好教学,让员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锻炼。
(2) 提高老员工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老员工感情世界和想象力得到提高。让老员工用全新的发展眼光去看待自己和未来世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成立体育健身咨询、业余训练辅导中心,使员工在课外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员工可以随时咨询一些体育锻炼和保健常识,让员工以会员身份参与活动,凡是持有会员证,不仅可以咨询有关体育方面知识,还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课余辅导,弥补体育课时不足;要积极组织体育知识讲座,邀请知名教练员、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传播最新的体育信息;还邀请高水平运动员来校表演,开展联谊活动,以激发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学校组织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加大体育课广度和深度,不仅可以渗透体育学科精神,还可以提高员工的人文修养。
(3) 从三个层次建设好学校运动队:第一层次是组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水平的运动队。如:南京工大抓住江苏省申办“十运会”和竞技体育从适度发展到全面发展的机遇,结合实际情况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与省体育局通力合作,尝试“教体结合、省队校办”的新思路,联合组建了“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大江苏女子垒球队”;第二层次是定位在群众基础广泛,深受员工欢迎,影响力较大的项目,如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和健美操队等,并要求这些运动队在省市级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第三层次是以俱乐部模式为主,员工自己组织,体育教师参与辅导,为员工提供日常体育活动的服务。
2.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运作机制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是以群体活动方式出现的具有人多面广、活动的范围大等特点,在开展活动时既要提倡自由参与,又不能放任自流。一是要健全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学校每年召开一次以上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和部署全年的体育工作,表彰奖励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建立体育工作分级组织和管理机制。对于全校性体育文化活动(如:校运动会、体育节等)则应该由学校体育部、校团委总体调控,由体育部指派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各学院也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开展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可以组织院与院之间对抗赛,院内还可以举行系与系之间的群体性比赛,还可以通过团委牵头,院系承办的单项竞赛,做到群体活动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竞赛与娱乐相结合,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热烈扎实、健康持久地开展。建立体育专项俱乐部[3](p66),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定期开展活动,由体育专项教师进行指导,可以适当地向员工收取一定费用,弥补学校在体育经费投资上不足。三是建立在校生(包括研究生)必须接受和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机制。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在三四年级员工中开设了体育选修课,在研究生中开设体育选项课,同时规定一定学分要求,使得大学阶段各年级体育不断线。
3.加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1)重视体育场馆建设。目前根据有关人士对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研究认为[4](p158),目前大学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着:一是规划布局缺乏整体性。大学体育场馆建设由学校单方面投资,因而在场馆的规划上主要是由校方确定。二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显得随意性。
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一是要加强统一规划,拓宽融资渠道。体育场馆应该是学校的一个标志性的“永久性”建筑物,一般建设后无法变更,必须认真地研究。目前体育场馆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最主要是资金缺乏,场馆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而学校经费总体上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体育实施方面投入必定有限,而目前企业、政府、和学校等方面都想建设体育场馆,造成了所建场馆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等问题。从国内外体育场馆建设的经验看,高档次体育场馆设施一般都建在高校,奥运会很好项目都是在高校举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申办国家级以上的体育比赛,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如: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大通过走“省校联办、教体结合”模式,积极地申办第七届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得到了江苏省体育局和省政府高度关注和积极投入,建设成了两片在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垒球场馆,办比赛也扩大了学校对外知名度。二是场馆建设要充分结合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山川、河流、湖泊等大自然提供的天然场地,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可以给我们提供无限活动空间。许多高校都有各自地理空间优势,决策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场馆建设设计时体现特色。
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要注意的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在保障正常的教学、体育比赛前提下,要考虑支持群体、文艺、休闲、经贸等活动,校与校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场馆建设既有特色又形成整体,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兼容性原则,目前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大学校园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整体布局,相邻高校,要相互协调,发展各自特色,形成优势互补,校与校之间形成资源共享格局。以防止低档次、低功能重复建设。 三是超前性原则,要在保证体育场馆功能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要立足现在着眼将来,大胆开辟新场馆的设计与构建工作,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为全面健身奠定物质基础。四是创新性原则。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思考场馆建设在总体布局和造型上有创新,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突破,要努力学习国内外场馆建设的先进经验,突出地域、人文、民族和专业性特色。
(2)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与教学的主导,体育教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高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起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的行为举止、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性格、气质和作风,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思想品德,这对于开展好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影响很大。因此,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进行团队队伍建设。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在不断变化更新,如果教师不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就会落伍,观念就会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一方面让青年教师每年有机会外出参加有关重大比赛的裁判工作,另一方面邀请国内的体育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启发青年教师重视科学研究,每年都应该举行学校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从制度上要求每位体育教师要有学术论文发表。
参考文献:
[1]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报,2002年12月,第21卷第4期
[2]郑颂平,李宏图,苏华成.21世纪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走向[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9月,第3期:56
[3]窦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J],辽宁师专学报, 2003年12月,第5卷第4期:65-66
[4]文世平等.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武汉体育部学报,2003年第5期:157-158